|
序号 |
项目名称 |
子项目名称 |
权力类型 |
1 |
民办教育机构设置审批(普通初级中学、初等职业学校、小学、幼儿园及其它教育机构) |
? |
行政许可 |
2 |
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及设立站点审批 |
? |
行政许可 |
3 |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 |
? |
行政许可 |
4 |
对违反国家规定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处罚 |
? |
行政处罚 |
5 |
对学校和教育机构违法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的处罚 |
? |
行政处罚 |
6 |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处罚 |
? |
行政处罚 |
7 |
对擅自进行教材试验,或未经审定通过,擅自扩大教材试验范围者的处罚 |
? |
行政处罚 |
8 |
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经检查评估不符合要求的处罚 |
? |
行政处罚 |
9 |
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处罚 |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
行政处罚 |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
10 |
丧失、撤销教师资格的处罚。 |
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撤销教师资格 |
行政处罚 |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撤销教师资格 |
3.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
11 |
对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处罚 |
? |
行政处罚 |
12 |
对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擅自改变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民办学校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民办学校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民办学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民办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民办学校恶意终止办学、举办者虚假出资、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的处罚 |
1.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处罚 |
行政处罚 |
2.擅自改变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处罚 |
3.民办学校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处罚 |
4.民办学校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处罚 |
5.民办学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处罚 |
6.民办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处罚 |
7.民办学校违法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处罚 |
8.民办学校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处罚 |
13 |
对社会组织与个人擅自举办民办学校处罚 |
? |
行政处罚 |
14 |
对民办学校的章程未规定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出资人擅自取得回报、民办学校违反规定,不得取得回报而取得回报、对民办学校出资人不从办学结余而从民办学校的其他经费中提取回报、民办学校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计算办学结余或者确定取得回报的比例、民办学校出资人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回报的比例过高,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处罚 |
1.对民办学校的章程未规定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出资人擅自取得回报处罚 |
行政处罚 |
2.对民办学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不得取得回报而取得回报处罚 |
3.对民办学校出资人不从办学结余而从民办学校的其他经费中提取回报处罚 |
4.对民办学校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计算办学结余或者确定取得回报的比例的处罚 |
5.对民办学校出资人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回报的比例过高,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处罚 |
15 |
对民办学校未依照规定将出资人取得回报比例的决定和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报审批机关备案,或者向审批机关备案的材料不真实的处罚 |
1.资人取得回报比例的决定和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报审批机关备案 |
行政处罚 |
2.向审批机关备案的材料不真实的 |
16 |
对民办学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处罚。 |
1.对民办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处罚 |
行政处罚 |
2.对民办学校教学条件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未及时采取措施的处罚; |
3.对民办学校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处罚 |
4.对民办学校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资产管理混乱的处罚 |
5.对民办学校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处罚 |
6.对民办学校违反国家规定聘任、解聘教师的处罚 |
17 |
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调整、撤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处罚 |
1.擅自设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 |
行政处罚 |
2.擅自调整、撤销职业技术学校的 |
18 |
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滥发毕(结)业证书;以办学为名骗取钱财、非法谋利的处罚 |
1.滥发毕(结)业证书 |
行政处罚 |
2.以办学为名骗取钱财、非法谋利 |
19 |
对考生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有违纪行为的处罚 |
1.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
行政处罚 |
2.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
3.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
4.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
5.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
6.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
7.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
8.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
9.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
20 |
对考生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处罚 |
1.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
行政处罚 |
2.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
3.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
4.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
5.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
6.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
7.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
8.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
9.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
21 |
对在校学生、在职教师违纪舞弊的处罚 |
1.代替考生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考试的 |
行政处罚 |
2.组织团伙作弊的 |
3.为作弊组织者提供试题信息、答案及相应设备等参与团伙作弊行为的 |
22 |
对考试工作人员违纪舞弊的处罚 |
1.应回避考试工作却隐瞒不报的 |
行政处罚 |
2.擅自变更考试时间、地点或者考试安排的 |
3.提示或暗示考生答题的 |
4.擅自将试题、答卷或者有关内容带出考场或者传递给他人的 |
5.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秩序混乱、作弊严重或者视频录像资料损毁、视频考试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 |
6.在评卷、统分中严重失职,造成明显的错评、漏评或者积分差错的 |
7.在评卷中擅自更改评分细则或者不按评分细则进行评卷的 |
8.因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雷同卷的 |
9.擅自泄露评卷、统分等应予保密的情况的 |
10.其他违反监考、评卷等管理规定的行为 |
23 |
对彩票代销者违规行为的处罚 |
1.委托他人代销彩票或者转借、出租、出售彩票投注专用设备 |
行政处罚 |
2.进行虚假性、误导性宣传 |
3.不正当竞争 |
4.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 |
5.以赊销或者信用方式销售彩票 |
24 |
对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违规的处罚 |
1.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开放 |
行政处罚 |
2.未公示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 |
3.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
4.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
5.未将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
6.开展与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活动 |
7.违反规定出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
25 |
对擅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者的处罚 |
1.擅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 |
行政处罚 |
2.不再符合规定条件仍经营该体育项目 |
3.其他违反规定处罚 |
26 |
对违反体育场馆禁烟规定的处罚 |
1.未设置吸烟区(室) |
行政处罚 |
2.未按规定设置禁烟标识或违反规定设置吸烟器具 |
3.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 |
27 |
对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督导 |
? |
行政检查 |
28 |
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行政监督检查 |
? |
行政检查 |
29 |
学校安全检查 |
? |
行政检查 |
30 |
民办学校监督检查 |
? |
行政检查 |
31 |
初中、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认定 |
? |
行政确认 |
32 |
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称号授予 |
? |
行政确认 |
33 |
三级运动员等级称号授予 |
? |
行政确认 |
34 |
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
? |
行政奖励 |
35 |
对发展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对参加省运动会等以上的体育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给予表彰奖劢 |
? |
行政奖励 |
36 |
表彰全民健身工程先进组织和个人 |
? |
行政奖励 |
37 |
教学成果奖 |
? |
行政奖励 |
38 |
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奖励 |
? |
行政奖励 |
39 |
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表彰 |
? |
行政奖励 |
40 |
对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成绩显著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视情况给予表彰、奖励 |
? |
行政奖励 |
41 |
民办学校举办者、名称、层次、类别变更事项和分立、合并核准 |
民办学校的分立、合并核准 |
其他行政权力 |
民办学校举办者变更核准 |
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变更核准 |
42 |
对运动员管理单位未履行《反兴奋剂条例》规定义务的通报批评 |
? |
其他行政权力 |
43 |
责令改正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行为 |
? |
其他行政权力 |
44 |
出具拆除公共体育设施或改变功能、用途的意见 |
? |
其他行政权力 |
45 |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的审批 |
? |
其他行政权力 |
46 |
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 |
? |
其他行政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