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日在青神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青神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彭志军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复杂严竣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攻坚克难、追赶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64.94亿元,增长11%,较目标任务8%高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3.9%,较目标任务3.5%高0.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四;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0.4%,较目标任务9%高1.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五。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82亿元,较目标任务47亿元高13.82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3%,较目标任务8.5%高5.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11.3%,较目标任务8.5%高2.8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7亿元,增长12.3%,较目标任务8%高4.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64.26%,完成目标任务;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7.06亿元,较目标任务37亿元高0.06亿元;
——旅游总收入18.45亿元,较目标任务16.3亿元高2.15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6亿元,增长12.6 %,较目标任务11.5%高1.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1亿元,增长9.1%,较目标任务9%高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42亿元,增长10.8%,较目标任务10%高0.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
——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完成目标任务;
——人口自然增长率3.85‰,控制在目标任务5‰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69人,超目标任务369人。
——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一)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始终坚持项目投资拉动,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步增长。2015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82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60亿元的101.4%,增长12.3%。集中开工的12个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的117.9%。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7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的119.1%。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县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6亿元、35.99亿元、20.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3.2:55.5:31.3,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工业转型提质初显成效。环龙新材料、青城机械、德恩精工与清华大学等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产品换代升级成效明显,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丹甫股份和台海核电资产完成重组,德恩精工、德鑫航空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神力机械建成国内首个冷弯型材网销平台,德恩精工在天猫开设直销平台。企业培育取得实效,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户、亿元以上企业3户。全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户、省级技术中心3个,德恩精工被评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强力机械等4户企业被评为省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值达23亿元,增长25%。机械产业基地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县工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万方配气站建设,推进县工业开发区二期市政道路建设。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3个,完成工业投入28.96亿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增长17.3%。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87.6亿元,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利润4.5亿元,增长9.5%。
2.农业经济发展特色鲜明。粮食和畜牧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产量达8.98万吨,出栏生猪22万头、小家禽出栏233万只。
狠抓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四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发展壮大。建成30公里优质椪柑环线,发展优质椪柑10万亩,年产椪柑1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建成15公里生态白茶环线,发展优质茶叶基地2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建成20公里种养结合环线,发展特色杂柑1万亩,肉鸡100万只,实现产值1.5亿元。建设50公里粮经复合环线,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积极推进“标准化种养基地+生产加工+互联网”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建20个幸福美丽新村和10个新村聚居点。新增家庭农场100家,创建省、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8家,转变农民为农业业主153户。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称号。全国节水灌溉增效项目工作现场会在青神召开。四川省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率先在全市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积极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
3.服务业加快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395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8万美元。接待游客257.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45亿元。新发展旅游三产个体工商户700户、旅游三产业私营企业112户。成功举办瑞峰龙舟旅游文化节、东坡初恋地旅游文化节、茶语原乡采茶节等文化旅游体育会节活动,大型舞台剧“竹韵天下”代表眉山市参加四川省首届艺术节表演。引进中国特技滑水队入驻青神训练表演。江湾神木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竹编产业园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引进15家企业入驻。南城镇兰沟村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电商易网电子商务基地功能升级改造,成功争取青城镇电子商务集聚区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争取资金2340万元。建成村(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站20个,发展网店1500余家,网上销售额突破3亿元,电商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三,网商指数居全省第一,成功入围“2015年四川电商区域竞争力10强”。“宽带乡村”试点工程覆盖74个村,4G网络城区全覆盖。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56亿元、贷款余额38.88亿元,存贷比50.78%。完成保费收入12647万元,增长18.28%,参保率39%,居全市第一。青神县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组建青神县农商银行。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市容市貌持续改观。
完成青神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推进县城控规、“水竹新城”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强力推进财富中心、城市之星、中岩广场三大综合体建设,实施电信路改造、校园周边道路整治,完成兰溪广场建设、城东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快新型城镇化,引导农村居民进城购房1693套,实施黑龙镇、西龙镇国家级重点镇、省级试点镇建设。推进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完成中心城区682户危旧房棚户区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房地产投入13.35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60.3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8.4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8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0.81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编制《青神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完成综合交通投入3亿元。汉阳航电枢纽工程全面建成投入运行,虎渡溪航电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丹甫大道建设和老眉青路路面改善工程,实施高白产业环线、瑞西路等项目,新、改建农村道路100公里。成功冠名“青神号”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列。积极开展岷东大道青神段、S103线青神段及岷江二桥项目前期工作。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提高。
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战略,完成市级贫困村“摘帽”13个,贫困群众脱贫3638人。十大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大事全力推进。巩固和创新“双千培训”,培训产业工人2048人。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城镇新增就业23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7%以内。继续落实全面免除城乡居民基本丧葬费,完成2个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完成南城镇敬老院建设,在全市率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助尽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完成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新建公共租赁住房503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763户。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解决1473人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督导认定,中职校确定为全市唯一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青神中学获2015年眉山市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完成眉山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一期建设。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青神校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首批2300名学生如期入驻。
(五)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迈出新步伐。
大力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建设,城乡绿化覆盖率48.6%,森林覆盖率46.1%,恢复和新增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汉阳湿地公园和黑龙镇公共绿地。“四城同创”有效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和省级现代林业重点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国家验收,青城镇等6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新(改)建9个乡镇污水处理站。综合施策,开展秸秆禁烧和扬尘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好于去年。加大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工业废水治理,岷江流域、思蒙河流域青神段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入境断面水质。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和节能降碳目标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较2010年削减1175吨、42吨、1000吨、226吨,削减率分别为8.91%、7.1%、33.2%、11.9%。预计2015年我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0.8%,继续保持全市最低能耗水平。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县党代会和县人代会精神,围绕县委“冲刺目标、圆满收官”和“1153”工作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二)发展目标。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确保8%,力争9%;其中: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确保3.5%,力争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确保10%,力争11%;建筑业增加值增速确保9.5%,力争10.5%;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确保9%,力争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66.5亿元,力争完成67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28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确保8%,力争9%;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确保9%,力争10%;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速25%;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6亿元;
——旅游总收入完成21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确保9.5%,力争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确保9%,力争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确保11%,力争12%;
——商品房销售面积16.5万平方米;
——“东坡味道”产业产值完成31亿元;
——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00人;
——减贫人口3070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6.6‰。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一)狠抓项目年活动,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继续落实“投资拉动”战略,积极开展项目年活动,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加大县级项目储备库建设,确保储备项目总投资动态保持在200亿元以上,“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储备项目投资总量动态保持100亿元以上。围绕国家和省5050亿元预算内资金投向抓好对上争取,全年实现对上争取项目资金6亿元。着力加快项目推进,坚持每月一推进、两月一开工(竣工)、季度一考核,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5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28亿元。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提振信心,引领全社会投资,全年实施政府投资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40.55亿元,今年完成投资16.77亿元,保持12%以上增速。全力拓宽融资渠道,采用PPP等投资形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加大国家专项基金争取和企业债券发行力度,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务实高效搭建投资促进平台,积极引进与县域产业相关联的产业项目,实现招大引优新突破。
(二)狠抓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1.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机械产业为主导,日化、纺织、医药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强化重点项目技术改造和创新改造,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人工成本。实施工业类重点项目29个,其中机械产业项目14个,完成工业投入28亿元,技改投入23亿元。开工建设枪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瑞锦达汽车配件等5个重大项目,确保正扬橡塑、泰禾机械、德鑫航空三期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快速推进环龙新材料产能提升项目、青城机械铸造生产线技改项目等14个项目。新培育宏瑞钢构、泰禾机械等4户企业入规入统。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新久源实业、裕华纺织重组进程,推动德恩精工、德鑫航空新三板转主(创)板和展祥合金、格林维尔等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进程。强化县工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二期市政道路、10千伏电力线路建设工程。
2.突出脱贫攻坚,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突出抓好“四大产业环线”建设。积极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实现“东坡味道”产业产值31亿元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9万吨以上,保障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规范管理试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工作。严格落实“五个一批”脱贫计划,开展“十个专项”脱贫行动,狠抓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施易地移民搬迁161人,完成13个市级贫困村“摘帽”,3070名贫困群众脱贫。
3.突出岷江旅游,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青神县岷江旅游经济带、中岩景区、青衣水城等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中岩景区开发、汉阳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鹰台娱水农庄、红色西山二期等项目。举办瑞峰龙舟旅游文化节、东坡初恋地旅游文化节、椪柑旅游文化节等文化旅游会节活动。全力以赴筹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完成成艺学院演艺中心、国际竹艺博览馆、国际竹艺城入口景观区等8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国际竹艺城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推进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完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推进竹编产业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椪柑产业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电商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建设,建成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和村(社区)物流配送点,实现全县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培育20个以上网销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5%以上。
(三)狠抓城镇交通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条件。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消防专项规划。启动滨江新区开发建设相关工作,完成中岩广场改造项目和城市之星商业综合体建设,确保财富中心商业综合体建成投运。启动青衣大道以北综合大市场建设,完成校园周边道路、民生路综合整治、振兴路南段等市政道路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完成城镇建设投入14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20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建成区0.4平方公里。扎实推进黑龙镇、西龙镇国家级重点镇、省级试点镇建设,完成建华社区、建川社区、河坝子镇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0个。汉阳场镇社区积极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强力推进四川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示范县建设,启动虎渡溪航电枢纽工程、岷江二桥、岷东大道青神段项目建设,完成综合交通投入3亿元。配合做好成乐高速公路扩容工作,做好省道S103、国道G245青神段前期工作。建立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机制。启动河坝子镇高板桥、杨痞子桥改善工程,全面完成高白产业环线、瑞西路、汉关路三条乡镇联网道路,完成村道改扩建100公里。
(四)切实改善民生,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加大民生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民生。全面完成省、市下达我县民生工程任务。巩固和创新“双千”培训模式,抓好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3976户,完成公共租赁住房200套。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实施应保尽保,持续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青神校区二期建设,启动县幼儿园整体搬迁项目,着力打造“学在青神”品牌。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发展。实施县中医院扩建综合业务用房项目,全面完成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落实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抓好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四馆一中心”建设。推进复兴水库扩建项目,强化城乡集中供水管理,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五)坚持生态优先,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继续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生态工程建设,城乡绿化覆盖率48.8%,森林覆盖率46.2%,恢复和新增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严守生态红线,加强大气、水等监测与监管。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3家,完成2家企业除尘、脱硫、脱硝,3家企业清洁生产,5家企业挥发性污染物治理,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做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和杆槽肥综合利用工作。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规定,治理规模化奶牛场3家。完成乡镇污水处理站、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移交。实施岷江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开展两河一堰综合治理,推进总量减排项目落实,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断面考核任务。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实施岷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目标冲刺之年。让我们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结构更优、效益更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推动全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