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神县不断探索“法治+村民自治”普法新模式,坚持“三个+”,走实走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路。
一是“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将依法治村(社区)内容分解为村(居)民自治公约、依法治理、法律服务、矛盾化解等体系建设中,从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2017年,全县高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337件,为村(居)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1000余人次。
二是“规范导向”+“典型引领”。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原则,形成“规划申报、梯度培育、典型引路、检查验收、动态管理”五步工作法,规范指导全县依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量质并举。积极推广省级依法治理示范社区“文林经验”,以点带面,不断巩固提升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成果。
三是“问需于民”+“创新模式”。根据群众需求,坚持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清凉一夏·法治电影进乡村”、“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治课”、“推进性别平等·模拟法庭进乡村”等特色普法活动,编制印发法律进乡村(社区)宣传手册。因地制宜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2017年新打造了白果乡楼坊溪村、南城镇兰沟村等4个村、社区级法治文化阵地。试点成立“福全坝村法律服务便民工作室”,将法律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倾斜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