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图腾及鸟纹研究概述

鸟图腾及鸟纹研究概述

摘 要:鸟图腾和鸟纹是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古代思想变化、民风民俗的重要材料。文章从鸟图腾探源、鸟图腾变迁与发展、鸟纹与文化、鸟图腾考证、鸟纹特点研究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研究鸟文化。

关键词:鸟崇拜;鸟图腾;鸟纹;综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1.035

0 绪论

鸟图腾和鸟纹在我国由来已久,以鸟图腾为象征的故事和生活形态不乏其说,以鸟为形态的花纹和装饰不仅运用广泛,而且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时代特点,它们是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古代思想变化、民风民俗的重要材料。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鸟纹就普遍运用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已发现多种鸟形器具。我国怒族、苗族、满族等民族都有过崇拜鸟图腾的历史,在该族的创世和发展神话中还广泛流传着关于鸟的传说,并且在民族服饰、民俗、建筑中都运用有鸟的雕塑形态。除此以外,我国古籍也曾记载了氏族的鸟类名号、鸟的传说及以鸟命名的官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以鸟图腾和鸟纹的形式把对鸟的崇拜融入生活。

1 研究综述

对鸟图腾、鸟纹的研究不胜枚举,笔者按照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将研究的文献分为鸟图腾探源、鸟图腾变迁与发展、鸟纹与文化、鸟图腾考证、鸟纹特点研究五类。从现有文献来看,鸟图腾和鸟纹的研究较多。在众多的文献研究中,学者的意见有统一也有分歧。

1.1 鸟图腾探源

关于鸟的图腾崇拜起源论述并不多,也没有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此项专题研究中,学者们的观点也较为一致。王瑞霞在《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及影响》中从少皞以鸟命官、古青州地区出土文物两方面初步探讨鸟崇拜的来源,即人们对鸟的崇拜就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俞为洁认为鸟图腾起源于对鸟田的崇拜,起初功利性较强。常正光在《商族鸟图腾探源—物候学与中国古代文化》一文中认为,商族鸟图腾受到鸟的物候性影响。在《探析传统文化中鸟图腾崇拜及其时代意义》一文中,郭健从古代文献、苗族诗歌、古代神话传说中探讨了鸟图腾的起源。

上述文献及其他涉及鸟图腾探源的文献中,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鸟图腾崇拜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的体现。我国古代流传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还有简狄吞卵生契、女脩吞卵生子等感生故事,而苗族、壮族的等少数民族的百鸟衣以及民间故事等无不证明着初民对“鸟创世说”的坚信,这正是祖先崇拜的体现。同时,古代人们把人类的再生产和鸟的产卵联系在一起。由此,学者们认为,初民对鸟的崇拜是出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需要,是生殖崇拜的体现。

1.2 鸟图腾的变迁与发展

鸟信仰是从吴越先民驯化野生稻、栽培人工水稻的过程中,鸟类作为“送谷神”帮助吴越先民发现了稻谷的触发开始,发展到鸟日信仰崇拜,这时鸟已经作为图腾—一个民族的标志,扎根在先民心中,从而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也进一步发展,但并没有抛弃原始先民的文化心理,人们对鸟的感激、崇拜化作“鸟化”的生活,如器物、建筑和服饰的纹饰、“越人鸟语”、壁画、官名、徽章等,最后形成鸟信仰的衍变,这时鸟信仰的文化意义也越来越多,它已不再单纯地表达人们对自然、对鸟类的崇拜,更多地融入了宗教、政治、祸福因素,成为宗教、权利、祥瑞或灾祸的符号。

在《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一文中,陈勤建认为鸟信仰是从鸟化水稻产生的触发开始,发展到鸟日信仰崇拜,再到人类的“鸟化”生活,最后形成鸟信仰的衍变(凤、鸡、燕、太阳鸟信仰)。周怡探讨了中国早期鸟造型的发生,即原始初民通过卵生观念把鸟的生育与人的生育联系在一起。龚维英认为鸟图腾的发展源于人们对家畜的饲养。图腾崇拜的兴衰大致与母系氏族社会相始终。以鸟图腾而言,最初是彻头彻尾的写实鸟形,后来代兴的是半人半鸟—“羽人”,此时的“羽人”已注入了生殖崇拜的思想。等到鸟形完全蜕变成人,即人格化后,鸟图腾时代就进入了尾声。

1.3 鸟纹与文化

鸟纹与文化是所有文献中涉及内容最多,研究的专题文献最多的方面,足见其重要性。鸟纹在我国分布面广,背后所反映的鸟图腾崇拜起源早。鸟图腾不仅是民族部落的标志,更体现着人们特殊的文化心理。探究鸟纹反映的文化因子有利于了解我国图腾文化或鸟文化的发展,对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

从宏观角度对鸟图腾与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文献很多,主要以鸟图腾为依托,分析我国先民鸟崇拜对我国文化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大都肯定了鸟崇拜与稻作农业的关系,结合出土文物、古代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了鸟崇拜对民风民俗、建筑装饰、语言文字及“羽化登仙”思想的深刻影响。王惠德结合先秦典籍及近世以来的考古材料,认为东夷部族的鸟图腾最早发端于辽河流域至燕山南北一带。史延廷把崇鸟文化崇拜习俗与稻作农业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研究,认为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护禾”和“守祭纹”两组图案,正说明河姆渡居民对稻禾丰收的关切和祭祀。王水根也确认了鸟与稻作民族的关系,同时王水根根据古代文献及出土的“羽人”文物,提出人们根据鸟产生了仙道观念。作者还提到,新干大洋洲商墓时期的先民并不都以鸟为图腾。随着氏族的分裂和融合,鸟类图腾的象征性也越来越社会化。陈勤建肯定了鸟食、稻作对鸟崇拜的影响,同时还详细说明了人们由于崇鸟而“鸟化”的生活。他认为当地民众会将生活方式与和自己生存生产密切相关的动植物图腾化,从生活生产模式上模仿图腾,以获得力量,这样又使得信仰扩展进而生活化了。

从微观角度对鸟图腾与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主要以鸟图腾为依托,分析我国先民鸟崇拜对某一民族或地区的影响。苏宁以三星堆的鸟形器为对象,提出鸟图腾的成因与作用反映了巴蜀部族图腾信仰背后的人格化因素,也反映出因特殊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其他图腾不可替代的结构性作用。王瞻宁以楚文化凤图腾造型的物象表现和美学意义为切入点,探求楚凤艺术形象的精神来源、凤造型与孕育环境的相关性及形成其特有艺术美感的必然性。张亚莎认为西藏岩画中的“鸟图形”和“鸟巫”形象与古代象雄部落的神鸟“穹”的崇拜习俗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与神鸟“穹”保持精神上的一致,“鸟巫”正是古代象雄部落族“鸟图腾”文化的一种延伸。张亚莎再次讨论了西藏鸟图腾对藏族习俗的深刻印象。她认为西藏古代岩画是古象雄人的文化遗存,显示着塔祭坛图形中的“鸟图腾”与古象雄葬俗之间的密切联系。鸟葬形成的时期并不很早,其流行时期约在11世纪以后,这也反映出北部象雄苯教文化对西藏民俗文化深入且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综上,在大量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玉器和壁画上都有鸟纹的存在,鸟纹作为一种装饰性极强的纹饰,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它的背后也体现着民族特殊的文化心理。鸟纹的大量运用足以证明古代人民对鸟类的喜爱和情感,根据考古文献和对出土文物以及民风民俗的考察,鸟纹是我国南方地区先民鸟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原始初民把鸟类作为食物果腹,后来随着稻作农业的兴起激发了人们对鸟的崇拜之情,这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太阳的敬仰之情。

先民古朴且深厚的文化心理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后代,后代人们开始模仿鸟类进行生产、生活,把鸟的踪迹融入日常生活。现在苗族的锦鸡饰物、百鸟衣以及江南的干栏式建筑和西南少数民族现有的竹楼等民居,还有“越人鸟语”、鸟篆铭文、“祭鸟节”、锦鸡舞等都是先民鸟崇拜产生的“鸟化”生活的直接体现。道教的“羽化登仙”的思想、藏族的“鸟葬”、凤凰的祥瑞和权利之义、乌鸦在汉族人民心中代表的吉祥和预言意义、唐代以后的凶兆之义等,也都是由先民鸟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

1.4 鸟图腾考证

鸟图腾考证是学者基于对古代文献及出土文物的调查分析,对主流说法进行的论证或质疑,这部分专题文献较少,对“鸟图腾的考证”几乎都依附在图腾与文化的研究中。

在图腾问题的研究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泛图腾论”,就是把考古发现的远古时期祭祀礼器或日用器物上面刻画的鱼、鸟、花卉等图案都视为图腾;二是“图腾否定论”,认为文献和考古无法证明我国远古时期确实存在过图腾崇拜。因此,在鸟纹是否发展为氏族图腾这个问题上,学界可谓百花齐放。胡厚宣以甲骨文拓片上的卜辞作为商族以鸟为图腾的直接证据。林华东认为越族先世的鸟图腾崇拜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鸟夷卉服”可作为越人鸟图腾早期的一条文献史料。同时,从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盛行鸟虫书、出土的釉陶和青瓷器、后代的一些史书以及“鸟伤县”的古地名这几个方面来证明越族先世确实有鸟图腾崇拜。出土的釉陶和青瓷器,如上虞、杭州、富阳等地出土的汉代釉陶壶,义乌西汉墓出土的2件陶鼎、2件陶姑盖,衡州市东华山西汉墓的陶香燕的盖纽,江浙一带常见的西晋时期青瓷谷仓罐,上虞出土的西晋时期鸟形青瓷杯和刻有鸟与其他图案的青瓷扁壶等。后代的一些史书,如《水经·渐江水注》《临海水上异物志》《搜神记》《博物志》《吴越备史》等。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除了论证民族确实有鸟图腾崇拜以外,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巴家云从画有鱼纹和鸟纹的出土文物的分布区域、氏族的通婚制度、“图腾禁忌”和出土工具的相悖、图腾的固定性与鱼纹及鸟纹的承袭性进行分析,认为彩陶中的鱼纹和鸟纹都和巫术仪式有关。李娟则结合文献和考古证据,认为玄鸟“图腾说”论据很难有说服力。问题原因首先是学者们对感生故事做了图腾主义的解释,有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其次是学者们先入为主地认为图腾信仰是普遍存在且每个民族都会经历,而人类学却驳斥了这个观点。最后脱离图腾主义的观念,考古学证据不足以证明玄鸟对商人具有图腾崇拜的价值。

田延峰在《试论玄鸟不是秦图腾》中认为,在秦时期,人们对鸟的喜爱与重视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不能认为它就是秦族独有的标记。玄鸟等传说的目的在于说明君主统治权力是天命神授,具有合理性、合法性,是巫术思维的结果。秦在发展过程中将巫术文化因素融入了历史传说之中。

综上,鸟图腾考证是学者基于对古代文献及出土文物的调查分析,以证明鸟确为图腾的观点。但也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图腾说”受到“泛图腾化”的影响,并从出土文物、分布区域、氏族的通婚制度、“图腾禁忌”、图腾的固定性进行分析,提出鸟纹可能和“灵”的崇拜以及巫术仪式有关。

1.5 鸟纹特点研究

对鸟纹特点的研究旨在以出土文物上的鸟(凤)纹为对象,在对鸟纹形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鸟纹的特点,这部分的专题研究仍少量地涉及了文化和时代背景。

凤鸟纹的历史研究主要反映了凤鸟纹特征在各个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对鸟(凤)纹的时代风格进行宏观把握,以分析凤鸟纹的演变规律。王宇利用考古类型学、图像学和美术考古的方法,以商代青铜器上的鸟首乌身的饕餮纹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商周青铜器上纹饰资料,提出商代青铜器上某些具有鸟首和乌身的饕餮纹为抽象的鸟纹。同时,王宇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期分型探讨,以建立一套以凤鸟纹为参照的更为完整的分期断代标准。通过重新对商代青铜器上的鸟首乌身的饕餮纹分型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王宇认为商代青铜器上出现的凤鸟纹最早不是商代晚期,而是将其向上提前到商代早期和中期。同时,他还对商周青铜器上凤鸟纹的源流及演变进行了探讨。再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青铜器凤鸟纹饰,探讨了商周青铜器上凤鸟纹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以及其对商周社会的影响,他认为凤鸟纹在当时作为图腾象征,是一种装饰纹样,并成为政治文化认同的纽带。

常素霞按照历史的顺序,结合各时期的生产力情况和社会背景,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凤鸟图案的艺术特点、时代风格,探讨凤鸟纹的发展演变情况。

张丽借鉴了考古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与成果,从艺术的角度,以晋国青铜器中平面装饰鸟纹和立体鸟造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了鸟形造型的艺术性和构图中的对称、韵律、气势等艺术特点,以及鸟形造型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认为原始社会的鸟纹不是统一、规范的一种神物,也并没有出现后人想象的凤鸟,此时期的鸟纹均显得古朴、简练,表现手法也比较原始。商周时期的凤鸟纹的特点,以造型玲珑生动为主,构图和纹饰较前明显自如流畅。战国时期的凤纹线条流畅舒展、婉转自如,凤鸟的身体开始拉长,头部装饰简化,颈较长而多呈弯曲状,胸部隆起,显示出一种昂扬的气概。六朝隋唐时期的凤鸟纹从理性出发,面向生活,强调写实的新风格。到了唐代,凤鸟纹显露出饱满昂扬、生机勃勃的气韵,充满自信、力量和积极向上的火热内涵,此外还增加了愉快、活泼、激昂而又洒脱的浪漫主义色彩。宋、元、明、清时期的凤鸟纹雕琢纤细、玲珑、秀美,种类增多,这时凤鸟纹的形象日益普遍化、世俗化,凤鸟纹成了雅俗共赏、表现人们美好愿望、象征爱情幸福的吉祥图案。

2 小结

在对鸟图腾及鸟纹的专题研究中,其中篇目最多的是“鸟图腾与文化”的研究,其次是“鸟纹特点研究”和“鸟图腾考证”,对“鸟图腾的变迁与发展”以及“鸟图腾探源”的专题研究较少,大多依附在“图腾与文化”研究之中。

学者对鸟纹的研究较为全面,论述篇目较多。随着考古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学、民俗学的日益昌盛,对鸟纹的研究从形态特征的描写到探究其发展历史,从鸟图腾的论证到研究其蕴含的文化和心理信息,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日趋扩大。但笔者注意到这些说法都基于“图腾泛化”和“肯定了鸟纹是鸟图腾表现形式”的前提,对鸟纹所反映的文化信息主要集中在崇祖、生殖、民俗和审美这四个方面,观点创新不多,对鸟纹和政治、鸟纹和语言文字的专题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王瑞霞.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及影响[N].中国文物报,2010-03-19(006).

[2]王瞻宁.楚“凤”造型与“楚”文化图腾表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8):18-21.

[3]张亚莎.西藏岩画中的“鸟图形”[J].西藏研究,2006(2):50-60.

[4]张亚莎.古象雄的“鸟图腾”与西藏的“鸟葬”[J].中国藏学,2007(3):45-54.

[5]李娟.玄鸟图腾说质疑[J].求索,2006(2):199-201.

[6]田延峰.试论玄鸟不是秦图腾[J].青海社会科学,2010(6):185-188.

[7]王宇.商周青铜器上凤鸟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8]张丽.晋国青铜器鸟类形象的艺术特征[D].太原:山西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综述

2021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话语研究论丛(2022年0期)2022-11-02 09:29:02认知需要研究综述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8期)2021-01-22 00:38:10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2期)2020-12-14 03:09:44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铁道通信信号(2020年8期)2020-02-06 09:13:185G应用及发展综述电子制作(2019年10期)2019-06-17 11:45:16SEBS改性沥青综述石油沥青(2018年6期)2018-12-29 12:07:04NBA新赛季综述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7:52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综述自动化学报(2017年11期)2017-04-04 02:52:28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功能高分子学报(2016年1期)2016-04-26 01:39:05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法医学杂志(2015年2期)2015-04-17 09:58:45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11期

文物鉴定与鉴赏的其它文章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车辋墓地抢救性发掘报告河北赤城县董家梁村墓葬发掘报告山东省日照市海岸线古遗迹调查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的新媒体传播创新思路的调查研究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 相关推荐

通过 iCloud 备份和同步照片
🎯 bt365手机版

通过 iCloud 备份和同步照片

📅 06-28 👀 2268
饥荒金币有什么用途
🎯 365邮箱验证

饥荒金币有什么用途

📅 06-27 👀 746
河南治疗狐臭最好的医院排名
🎯 365bet线上平台

河南治疗狐臭最好的医院排名

📅 07-01 👀 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