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蚕适宜的生长水温为 8-28℃,最适水温为 18-28℃。与大多数海产动物相比,沙蚕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强,在 5-35盐度范围内都能够存活,最适宜的盐度范围在 14-26之间。
与蚯蚓不同的是,沙蚕的发育过程更加复杂,它的受精卵经过螺旋卵裂之后,还要经过 担轮幼虫、后担轮幼虫、疣足幼虫、刚节幼体等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才能够长成成体。在没有长出 疣足之前,沙蚕并不是穴居在沙土中,而是营 浮游生活的。
▲▲沙蚕的运动器官(红色圆圈内)—— 疣足
虽然有了可以安稳居住的洞穴,但幼龄沙蚕并不是一直待在洞穴中,部分 2-3mm的个体有时候会在早晨和傍晚时分离开洞穴,像鱼群一样在水中聚集浮游,这种现象称为 起水,这是幼龄沙蚕特有的现象。当体长达到 4mm以后,这种现象就极少发生了。
至于沙蚕幼体离开安全的洞穴、冒险聚集浮游的原因,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为了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但具体的生物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沙蚕独特的生殖行为——群浮和婚舞
达到性成熟阶段的沙蚕,在生殖前会换上“盛装”——形态上转变成生殖态的 异沙蚕体,为接下来的交配产卵做准备。
沙蚕的生殖习性非常独特。性成熟时期,在环境的影响下,比如温度、月光、潮汐等,大量的雌雄沙蚕会不约而同地离开洞穴,浮在海面上集体排卵受精,这种现象称为 群浮。
众所周知,在陆地上某些鸟类在繁殖期会呈现出复杂的舞蹈式求偶行为,比如孔雀开屏、极乐鸟的求偶表演等等,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沙蚕作为一种低等的环节动物竟然也有复杂的婚舞行为。
夜间婚舞时,雌雄沙蚕相互贴合卷曲,呈圆环式游动,刚开始的时候速度比较慢,这时沙蚕的体腔液中会产生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即性信息素),在性信息素的作用下,雌雄沙蚕的游动速度逐渐加快,游动过程可以持续几个小时。
海底成千上万的沙蚕同时婚舞的现象非常壮观,当旋转缠绕产生的刺激效应达到高峰时,雄性沙蚕会先排出精子,雌性个体随后产卵,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完成受精。
印度尼西亚的萤火虫沙蚕,体色艳丽,非常好看
如何挖沙蚕?挖沙蚕的方法有哪些?
沙蚕本身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但更多的是用于海上垂钓。对于很多垂钓者来说,自己到海边动手挖沙蚕是一种很大的乐趣。
那么挖沙蚕有哪些技巧呢?
1.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港口或河口滩涂。
最好选择在大落潮之后,具体的落潮时间可以通过 潮汐时刻表查询,不同纬度的低潮时刻会有差异,也可以根据当地渔民的经验来确定。
退潮过后,平时被海水覆盖的滩涂就会一览无余地显示出来,在港口或河口的滩涂一般都是沙泥底,这是沙蚕很喜欢的底质环境。在近岸潮间带挖出来的沙蚕大多数个体都比较小,大规格的沙蚕要去更深处的海底才能找到,这也是等到落大潮再去挖沙蚕的主要原因。
沙蚕的洞穴口在退潮之后显露出来
2.其次要根据底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
如果退潮后的底质比较坚硬,而且几乎没有石块,那么最好采用带有三叉或者四叉的 铁叉,这样能够减少沙蚕被截断的风险。如果底质比较柔软,像淤泥一样,这时后用 铁铲更加方便。
简单来说,就是底质较硬就用铁叉,底质较软就用铁铲。如果海边石块比较多,那么也不妨多翻一翻,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小朋友在海边挖沙蚕
3.脚步要轻,动作要快。
有些沙蚕甚至能将洞穴挖到 1m深(沙蚕的洞穴如下图a所示,有两个呼吸孔)。沙蚕对地面的微小震动特别敏感,稍微有一点动静就会钻的很深。因此,最好不要大声喧哗,另外在使用工具时不要垂直挖,与沙滩表面呈 45°-50°的夹角效果更好。
如何养殖沙蚕?有哪些关键环节?
室内苗种培育
沙蚕的受精卵一般需要经过 48小时的孵化时间。孵化成幼虫后,要对浮游阶段的沙蚕幼体间断性充气,发育到底栖阶段就不用再充气了。在放养密度上,浮游阶段的幼体,每立方水可以投放 15万尾,底栖阶段的幼体密度可以降低 50%左右,每立方水体投放 7-8万尾为宜。
为了给底栖生活的沙蚕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采用沙蚕最喜欢的细沙作为底质。铺设细沙之前,很重要的一步操作就是用 100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杀菌消毒、淘洗干净之后再铺设到养殖池中。
饵料投喂与管理
当沙蚕幼体发育到 4刚毛节的时候,消化道已经发育完全,沙蚕开始开口摄食,这是投饵的最佳时期。
由于体型很小,这一时期的沙蚕幼体能够摄食的主要还是微型的浮游藻类。具体种类可以按照 亚心形扁藻→小球藻→湛江等边金藻→螺旋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的顺序投喂,每只沙蚕每天投喂 3万个左右的藻类细胞,外加 0.3克的酵母辅助补充营养。
为了精准控制投喂量,要事先确定藻池中的藻体密度,为此可以随机在藻池中取 1ml的液体进行细胞计数。如果培养的藻类密度过大,还可以将这 1ml的藻样再稀释 1000倍,稀释后的藻体密度就很小了。将稀释后的液体混匀,随即抽取 1ml样本在显微镜下计数观察,假设某种微藻的数量为 400个,那么外乘以 1000就得到了原来藻池中的密度(也就是 40万/ml)。
饵料池,培养微藻专用
确定密度之后,再结合水泵的流量就能确定在单位时间内可以投喂的藻类细胞数量。因此通过精准控制投料时间,就能够确定投喂藻类细胞的数量。
在日常管理上,要经常在养殖池边观察幼体的体色以及残饵的剩余状况,根据这些及时调整投喂量。
沙蚕的室外养殖
池塘的选择
养殖沙蚕的池塘要靠近大海,盐度在 15-35之间,池塘的底部最好是泥质或泥沙质。如果当地有天然的沙蚕种群,在性成熟期就很容易获得足量的亲本资源,将其直接投放到养殖池塘中自由繁殖,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发育成熟的沙蚕
养殖池塘的清塘消毒
海水池塘淤泥一般都很厚,上一阶段的养殖结束后,要用推土机、挖掘机将池底的青苔和污泥都清理出去,适当加深塘位。之后任塘底在烈日下暴晒,达到池塘地面龟裂、发白的效果最好。
为了彻底消毒,还可以使用 70公斤/亩的生石灰或者 15公斤/亩的漂白粉,但是要注意不能用 茶子粕消毒。这是因为茶子粕浸出液中含有 皂角苷,这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以使动物的红血球分解,在水产上茶子粕一般是用来清除野杂鱼的,但是对沙蚕同样也有着很大的毒害作用。
补充说明:
沙蚕的血液呈亮红色,血红蛋白溶解于血浆中,血浆中还有变形的带有细胞核的血球,血球本身没有明显的颜色。因此,茶子粕中的皂角苷同样也会作用于沙蚕的血球,从而对沙蚕产生致命的毒害作用。
投放繁殖期的异沙蚕体
为了节约育苗成本,生产上一般在池塘中直接投放异沙蚕体,让沙蚕亲本自由繁殖。在每年的3月下旬左右,自然海域中的沙蚕会出现群浮、婚舞现象,这时候将异沙蚕体集体捕捉,投放到池塘中。
池塘水深控制在 0.5米即可,肥水时,每方水可以添加 4克的尿素与 0.4克的磷二铵,异沙蚕体亲本的投放量每亩水面投放 2公斤即可。
沙蚕的收获与暂养
沙蚕的养殖非常方便,不需要怎么管理,只需要保证水体透明度 30-40cm,每隔 10-15天肥水一次即可。沙蚕的收获,一般在繁殖盛期的前一个月开始,用三齿耙挖掘或者用药物诱捕,收获过程相对来说比较麻烦,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工。
质量好的沙蚕身体 有弹性,反应灵敏,规格大,身体无缺损。将优质的沙蚕暂养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出口到国外,获得更高的利润。
了解更多钓鱼技巧,饵料配方,爆护秘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